挖呀挖·穿越良渚|五千年前的杭州人,怎么做饭?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张婉颖 严石涵 于秋娜
有人将文化比喻为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,它从过去流向未来,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。
6月9日至8月8日,“发现杭州2022——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暨出土文物展”在杭州市临平博物馆西馆临展厅展出(周一休馆)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天,让我们跟着“挖呀挖”考古人的脚步,穿越良渚文化时期,看看那时的杭州人怎么烧饭?
杭州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,是过去半个世纪杭州考古工作非常活跃的领域。
杭州祝家桥遗址及鲁公桥遗址出土的遗物,石器与陶器生动再现了先秦时期的先民生活。
说到生活,大家一定会好奇古人都在吃什么?猪是良渚先民食用较多的一类动物。
遗址中出土的石镞、石网坠,也表明了他们还从事一些渔猎活动,而祝家桥遗址西部的西山山脉,或许就是他们获取这些动物资源的重要场所。
古人吃东西有哪些种类,这点可以通过淀粉分析来解决。
作为炊煮器的陶鼎、陶甗,考古工作者可以在其内壁取样,用科技手段提取出当时器物里面煮的什么东西,进而推测古人的饮食。
了解了古人的饮食,我们再通过这些石器来看看古人的工具。
去年,桐庐地区同树湾与沈家畈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石器。
石器也是人类使用时间最漫长的一类工具,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历史时期,磨制石器其是新石器时代以后集中出现,根据石器的形态与类型可以分为石锛、石凿、石斧、石镰、石刀、石镞、石铲、石钺等。
沈家畈遗址年代跨度可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、汉至宋元、明清及近现代四个阶段,以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。
目前已出土遗物15000余件,以新石器时代石制品为主,包括了成品、半成品、毛坯、剥片等石器生产加工不同阶段的产品,以及制备石器所需的原料、石砧、石锤、磨石等。
石器器类主要有锛、铲、凿、镞、矛、球、刀、斧、钺、镰、锥形器、网坠等,且各种器类多有其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石制品。
遗址出土陶器以陶片为主,未见完整器,可辨器类有鼎、豆、鬶、器盖及纺轮等;陶质为夹砂陶和泥质陶,以夹砂陶为主;纹饰以素面为主,少量有绳纹、弦纹、锥刺纹、镂孔等纹饰。
根据出土遗物判断,沈家畈遗址当属良渚文化时期,发现的大量与石器加工相关的遗物,证明沈家畈遗址存在石器加工场性质的手工业作坊。
这是史前石器生产加工的重要发现,为史前磨制石器加工技术、复原石器加工操作链及工艺专业化、人类对周边资源开发利用、产品流通等一系列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。